时间:2023/4/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http://m.39.net/disease/a_6146717.html

梁福根文/图   狗是很常见的家畜和宠物,十二生肖的动物里就有狗。有没有想过,其实,在我们大桂林,狗儿们担任了蛮多民俗文化的职责?下面不妨替狗狗们担当的民俗文化的工作来“述述职”,就算是对它们自古以来陪伴我们的感谢吧。   名字喜欢带个“狗”   在大桂林好多人的大名、小名都带个“狗”字。尤其是乡镇农村40岁以上的人。比如讲什么秋狗、连狗、狗崽、狗妹、狗弟、细狗(小狗)等等。彩调名剧《狗保闹学》中就有个人物喊狗保。   笔者在整理家谱时发现,晚清到民国,本家族的祖父辈几兄弟的名字中就有荣苟、春苟、冬苟、四苟、五苟(其实苟字本来是狗)。这些祖父辈活着都是一百多岁的人了。可见,大桂林人起名字带个“狗”字有悠久的历史。   在平乐现在还有这样的风俗,一般在人名字的第一个字前面加个狗字来称呼人,尤其是小朋友,不论男把爷、女把爷。比如讲,名字第一个字是“康”,可以喊他“狗康”,名字第一个字是“福”,可以喊他“狗福”。其他如狗瑞、狗妞、狗端等等,不一而足。   不过呢,大家觉得直接写“狗”太土,为了“雅驯”,往往写成“苟且”的“苟”字。但是,长辈在给晚辈起名字时确确实实是“狗”字。比如讲,清代同治年间桂林的桂戏名角诸三苟,其实应该是诸三狗。广西文场有过一个名家喊苟妹(叶群枝),其实本义是狗妹。   连大师级的画家丰子恺的小儿子丰新枚的小名都不避土俗,喊做“恩狗”(后来也叫恩哥),丰子恺还画在画里了。巧的很,丰新枚是年10月24日出生在桂林的。   那为什么大桂林人以前起名字喜欢带个“狗”字?这是一种民俗文化信仰,古来有之。不信,你看看古人的讲法:   《山海经·西山经》讲天狗,“其状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可以御凶。”讲天狗可以“御凶”。凶和吉相反,可以“御凶”就是抵御凶险(见图②天狗)。   再看《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连贾宝玉这样的大贵族人家都有类似的信俗。话说晴雯病中得知身边的小丫头坠儿偷了贾府中名贵的黄金“虾须镯”,她一气之下叫人喊来坠儿的妈妈,坠儿的妈妈为女儿讲情。   晴雯道:“你这话只等宝玉来问他,与我们无干。”那媳妇冷笑道:“我有胆子问他去!他哪一件事不是听姑娘们的调停?他纵依了,姑娘们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方才说话,虽是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晴雯听说,一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麝月忙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礼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礼?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便是叫名字,从小儿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他呢……”   “为的是好养活”,正是大桂林人以前起名字喜欢带个“狗”字的出发点。不管大江南北,以前的中国人都有这个习俗,认为孩子的名字起得越贱、越土,就越是“好养活”,和今天的父母喜欢追求高大上的雅气、洋气、霸气不同。所以,以前中国娃的名字多是狗剩、狗蛋、狗娃、狗崽、牛崽什么的。在大桂林还有喊做土狗、土妹、土宝、贱妹的人,都是饱含了父母的一片苦心啊。因为狗随遇而安,生命力强。另外,拿把爷崽当做动物看待既贱,又好养,也可爱,像父母的“萌宠”。我一个堂弟,他妈妈在他前面连生两个没有养下来,到生下他时,父母忧心忡忡地讲:“干脆名字就喊做‘狗崽’罢了!”结果现在50出头了,大家还是喊他狗崽。桂林人讲的“名字不怕丑,只要喊得久”,喊得越久就说明越长寿。   过去呢,老桂林人把小把爷生病喊做“赖狗”。在灌阳县一些地方,也忌讳讲小把爷生病,小把爷生病不喊生病,喊“做狗”。打比讲,一个名字喊做“狗崽”的小把爷生病4天了,就讲:“他家狗崽做狗4天了。”这其中的民俗文化道理和名字越贱越好养是一样的,这样等于讲已经把小把爷当作小狗看待了。   不仅人名带狗字,大桂林的地名也常常带狗字。桂林平山附近有个野狗山,临桂南边山有个沟河桥,在当地土话里实际上喊“狗婆桥”“狗娘桥”,阳朔葡萄镇有个石口寨,本名是石狗寨,平乐二塘中学附近有座狗儿山。平乐县城南边几公里处有个村名叫做“九杖”,但是平乐镇人讲是“狗胀”,意思是讲“狗吃胀了”。像这样带狗字的地名实在太多了,大桂林各地都有。   外甥竟喊“外甥狗”   桂林人对狗是蛮有感情的,比如讲吧,外甥、外孙喊做“外甥狗”“外孙狗”。这又有一句桂林方言讲:“外甥狗,吃了就走”,或者讲“外甥狗,前门吃了后门走”,是讲外孙、外甥得外公、外婆、舅舅、舅娘等外家人的宠爱,可以只顾吃,不用干活。   为什么外甥喊做“外甥狗”?因为在老辈人眼里,“狗”还是个形容词,是形容小把爷“可爱”“萌”的意思。记得大学时,大约是年,我的一个老师描述他超生被罚的幼儿时讲,抱把爷出门,桂林的老太太见了尽讲他的把爷:“这个崽崽好狗啵!”“好狗”不是“好狗崽”的意思,是“好萌”“好可爱”的意思。那位老师还赞扬桂林的老太太讲:“老百姓说的话就是生动!”   帽子做得像狗头   小时候常常看到小把爷戴“狗头帽”,就是帽子样子像狗头,缝有两个像狗耳朵的装饰物。以前,在大桂林做外婆的,常常给外孙送“狗头帽”,小把爷戴起看上去好可爱。这个和北方喜欢给小把爷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耍布老虎玩具不一样,老虎是威猛镇邪、保佑小孩的。   虎头帽是虎头造型的婴幼儿帽子,狗头帽是狗头造型的婴幼儿帽子。虎头帽和狗头帽戴起来都显得宝宝好萌,好可爱。狗头帽呢,民间认为因为狗贱,给宝宝戴上,阎王以为宝宝是条狗,不会引起阎王的注意,宝宝好平平安安养大。   中国民间不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认为孩子贱才好养大。所以,都千方百计把宝宝打扮得“烂贱”。文豪老舍的小说《正红旗下》第四章写到,母亲在生“我”之前,“生过两个男娃娃,都没有养住,虽然第一个起名叫‘黑妞’,还扎了耳朵眼,女贱男贵,贱者易活,可是他竟自没活许久。”你看,大作家老舍的妈妈为了把仔养大,要把仔扮成女把爷。以前男尊女卑嘛,还喊“黑妞”,尽量丑化孩子。因为中国人讲“一白遮百丑”,皮肤以白为美,今天不是还讲白富美吗?喊得贱、扮得贱就好养大,也只是民俗心理,不是科学,所以,老舍的大哥还是夭折了。   辟邪保佑也靠狗   神话中的天狗能量是巨大的,可以吃掉月亮!人间的狗也不一般,所以,民间迷信的讲法,狗是可以辟邪驱邪的,可以保佑人类的。这种思想也很古老。   《古小说钩沉》辑《幽明录》里头讲:“吴时,有王姥,年九岁病死,自朝至暮复苏。云见一老妪,挟将飞见北斗君;有狗如狮子大,深目,伏井栏中,云此天公狗也。”是讲有个人9岁时早上病死了,可是晚上复活了。为什么?因为得到了天狗的保佑,那天狗大得像狮子。   以前,在大桂林农村村头可以看到石狗,石头雕塑的,和石狮子一样。但是,石狮子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产生的,石狗则是本土文化的产物。由于“破四旧”、修路、村庄扩大、盗窃文物等原因,现在很少看到石狗了。桂林穿山王家里村有过,“文革”的时候没有了。在外地的罗城县有座古老的乐登桥,桥头还有石狗。   石狗的意义和石狮子相同,民间认为石狗有像石狮子那样的守护作用,就是为了镇守村子,为村民祈福、避邪、求安宁!是瑞兽,是吉祥物。   在大桂林以前除了通过耍狮子、舞龙、扒龙船、耍牌灯等来祈福之外,还有“耍大头狗”的,就是舞大头狗,意义和舞狮、舞龙、扒龙船等类似。笔者就见过阳朔葡萄镇耍大头狗。   大桂林民间认为,狗是公正的。彩调《住一夜》里头讲:“好不好,狗来咬。”   在大桂林有个古老的习俗,就是给小把爷佩戴狗牙来避邪去灾,保佑平安健康成长,甚至有人成年了还一直佩戴着。这个习俗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类似贾宝玉、薛宝钗身上从小佩戴的“通灵宝玉”和金锁,有点护身符的意思。   民间还认为黑狗的牙更好。为什么?因为在中国,黑色象征正义、忠诚、担当、庄严、无私。像包公、宋江、李逵等长得黑的人物都有这些品质。黑狗比较少见,通身都是黑的,还有一双乌亮的黑眼睛,转动起来给人神秘威严的感觉。   挨骂惨了喊做“骂得狗血喷头”,其实里面有个大桂林古老的民间迷信,就是狗血可以驱邪,祛除妖魔鬼怪、牛鬼蛇神。这个迷信在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中就有记载,讲狗血可以祛除不祥。   《三国演义》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讲刘备挨张宝用妖术打败了,有人给他出主意讲,下次对阵时可以用狗、猪、羊血,从高处泼张宝的阵营,就可以破张宝的妖术。   玄德听令,拨关公、张飞各引军一千,伏于山后高冈之上,盛猪羊狗血并秽物准备。次日,张宝摇旗擂鼓,引军搦战,玄德出迎。交锋之际,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玄德拨马便走,张宝驱兵赶来。将过山头,关、张伏军放起号炮,秽物齐泼。但见空中纸人草马,纷纷坠地;风雷顿息,砂石不飞。   古代的《封神演义》《薛丁山征西》等不少书都有类似的描写。   如果是瘟狗、瘟猪、瘟羊的血拿来打仗,那堪称“细菌武器”。但是,自己人怎么防止也被感染发瘟呢?好狗、好猪、好羊的血拿来打仗,最多是低端的“生物武器”,恶心别人而已。当然,如果对手深信狗、猪、羊血有神力,那倒是心理战,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那样的话狗血也就是“神器”了。   “狗肉”竟然是朋友   全世界可能只有桂林人把朋友喊做“狗肉”,外地人觉得简直匪夷所思!在草根的桂林话中“狗肉”无贬意,指的是朋友,也指“友好、要好”。老朋友自然就是“老狗肉”,铁哥们喊“血狗”,很要好讲“很狗肉”。   问题来了,那桂林人为什么喊朋友做狗肉呢?   其实“狗肉”是“狗肉朋友”的简称,而“狗肉朋友”又是“酒肉朋友”的一种转换,“酒”和“狗”读音相近。以前常用一种修辞手法喊做展局或者斩菊、斩局,也有人把它当做歇后语的一种,现在少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就是把一句话或者一个词组分为前后部分,前后部分的意思等同。打比讲,因为桂剧有传统剧目《杨八姐》《贵妃醉酒》,以前大家都熟悉,所以,过去老人家给别人讲自己的姐姐可以讲“我杨八”,意思是“我姐”;去买酒可以讲“我去买贵妃醉”。“杨八”就是姐,“贵妃醉”就是酒。所以,狗肉就是朋友。   古人有“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的讲法,大概讲的是夫妻是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做夫妻过日子的。朋友呢?是在酒肉场中显得“够朋友”的,亲戚呢?是在礼尚往来中表示亲近的。   桂林人把朋友喊做“狗肉”,大抵是从古代的“酒肉朋友”的讲法来的,说明桂林人对狗还是比较有善意。   方言俗语多讲狗   一个事物在人们生活中有多大影响力,可以看它在日常用语中出现的频率有好高,持续的时代有好长。在大桂林的方言俗语里头,关于狗的俗语好多,而且有的不懂得是什么时候就开始那样讲了。前面已经有几句关于狗的俗语,下面不妨再选一些俗语看看,狗在大桂林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狗撵鸭子——呱呱叫”,呱呱叫就是盖(了)好、顶呱呱。打比讲:“这个女把爷生得硬是狗撵鸭子——呱呱叫!”“这个崽好捞啵!做起事情来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拿狗斢(读条的第三声tiǎo,换的意思)猪——盎(读ànɡ,“昂”的第四声)进不盎出”,盎是同音代字,意思是哈、傻。以小换大赚别人,是讲有些人碰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的时候,一点不傻,遇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就装傻。“狗打奋鼽(桂林话读‘秋’的第四声qiù,打奋鼽即打喷嚏)大天晴,好给弟妹晒尿瓶”,是讲阴天雨天看到狗打喷嚏的话,可能就快要天晴了。结果平常看到有人打喷嚏时,也拿“狗打奋鼽”来取笑别人。   “打狗不行燂(读谈)狗行”,燂是用火燎,谐音双关“谈”。“打狗不行燂(谈)狗行”就是只会讲不会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会做。   “狗撵兔子——跑得块”,除了字面意思,还比喻发展得快、进步快等。“唆狗打架”指唆使别人闹矛盾,挑拨离间。“狗踩潲(读绍)瓢”,形容小把爷穿的鞋子长大、太宽松,形容大而不当、装模作样、虚张声势、充大等等,意思类似阳朔人讲的“蚂蚁戴螺蛳壳”。“狗扯羊肠——越扯越长”,比喻漫无边际的瞎扯。“打狗(都)不出门”比喻天寒地冻。   “闲事狗”指无事生非、惹是生非的人,多半用来指小把爷。“狗屎”,除了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指自负、傲慢,也讲“狗臭”,打比讲“这个家伙好狗屎的”。   大桂林关于狗的方言俗语好多,这里只是举一些例子罢了。大桂林关于狗的俗语多,说明狗在大桂林人生活中的影响力不小。   美食命名也带“狗”   大桂林有些美食的名字是带“狗”字的。比如讲,以前在七月半做的狗舌粑,一种小鱼喊哈巴狗,有种芋头喊狗爪芋,有一种野菜喊狗肝菜等等。   农历七月半是鬼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桂林人会做一种喊“狗舌粑”的食品,来供奉祖先和食用。狗舌粑是用糯米粉做的,因为形状看上去像狗的舌头,所以叫“狗舌粑”。通常狗舌粑是做成甜的,用黄糖水将糯米粉和成团揉搓好,包入花生馅或芝麻馅,用新鲜的芭蕉叶、粽叶包起来蒸熟,就可以吃了。以前最正宗的是用高粱叶包,高粱叶和着糯米蒸了以后会有一种特别的芳香。现在种高粱的少了,所以,拿芭蕉叶、粽叶包。也有做成咸的,在不放黄糖的糯米团里包入豆角肉末、咸菜肉末,吃起来也相当可口。   现在县城和市里好少人家做狗舌粑了,小把爷都不认得了。   到如今,狗狗看家护院、打猎辟邪的作用越来越少了,作为萌宠的作用越来越大了。而人倒是越来越自比狗类了。不信你看现在的流行语,什么单身狗、创业狗、加班狗、设计狗、远光狗、撒狗粮等等,敢情人越来越像狗了。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40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