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公园内具有年历史的大榕树《刘三姐》是一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注:中国人平均代差为25年)的传世经典电影,电影结尾刘三姐与阿牛定情与山歌表白的拍摄取景地,就在阳朔“十里画廊”大榕树公园里的一棵千年大榕树下。对于50后、60后和70后来说,选择大榕树公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重温当年对于这部电影的美好情结。在千年榕树下见证“三姐与阿牛哥”真挚爱情;于对歌台前品“刘三姐”山歌,勾起儿时无数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怀旧、也是一种情怀。大榕树的须根都长成了大树《刘三姐》拍摄于年前后,距离现在时间已过去了60年左右。现在看到的大榕树比电影上看到要旺盛得多;时间可能是一方面,另外保护好这棵“摇钱树”也是一方面。因为这棵榕树每年能为阳朔县创收万元。从榕树对面的“对歌台”的提字落款“壬午年”来推断,对应的年份是年。也就是说大榕树公园建成并收费的时间在年左右,至今已有18年,18年下来收入早已过亿元;这棵大榕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值钱的大榕树了。壬午年(年)修建的对歌台《刘三姐》电影在文革中被禁播,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全国重播,风靡大江南北。笔者作为70后,当时看《刘三姐》电影时还在读小学,对于刘三姐漂亮不漂亮,没有什么直接的印象;但对于刘三姐与地主老财“斗山歌”的故事与唱山歌的形式却是觉得很过瘾和新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娱乐极度贫乏。家里人买了很多《刘三姐》电影原声卡带,父亲下班后就天天放。所以现在无论走到哪,一听到那个耳熟能详的调调,就知道是刘三姐的山歌;就会想起刘三姐用山歌骂莫老爷的精彩画面;想起刘三姐与阿牛哥在大榕树下定情和抛绣球的画面。可以说没有哪一部电影像《刘三姐》这样从影像(精彩的表演和形象)、画面(绝美的漓江风光)和声音(犀利动听的山歌)这样全方位、立体式的影响过一代人。以至于现在一提起上个世纪的电影,笔者个人能记得起来或者愿意记起来的,也就只有《刘三姐》一部;可见真正“殿堂级”的电影艺术魅力和影响力有多大了。游客坐竹筏游对歌台,河对面是大榕树现在如果重看《刘三姐》电影,你会发现当时制作的效果有些粗糙:有些长焦镜头抖动过大;甚至个别情节还有错误或不合逻辑。比如“抽旱烟”的镜头,刘三姐故事背景所处的年代应是唐朝,那个时代怎么可能有“烟丝”抽呢?还有阿牛哥为了救刘三姐,深更半夜的在漓江上大声唱山歌,这没有问题;而被关在深宅阁楼里的刘三姐也高声唱山歌来应答,竟然没被看管的人发现和干预,这就很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逻辑了。但这些瑕疵丝毫不影响《刘三姐》这部电影在“山歌对唱”的艺术表现形式上;和在那个特定年代的社会需要上的真实。电影通过“对山歌”这种新颖的形式,处处透出群众敢于反抗阶级压迫,向往美好生活;勇敢追求爱情幸福的态度;这个永恒的主题,则是《刘三姐》电影风靡全球、经久不衰的原因。竹筏上游客身披少数民族服饰拍照留念不是每一部电影的取景地都能成为令游客感兴趣的景区的;只有那种真正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的传世经典电影才具备这般的魔力;想拍出这种传世经典的电影除了实力外,有时候还要凑巧赶上了时代的需求和运气的眷顾才行。对歌台前留影的少女游客景区内的竹林风光对于游客来说,每一个人都有想留住或重温昔日的美好的心结;而对于50后、60后和70后来说,大榕树公园就是他们最好的去处;不需要其他太多的新奇娱乐设施和活动,只需静静地看着那长势非常旺盛的千年榕树;听着对歌台(注:大榕树景区的对歌台并非原电影中的对歌台取景地,那个在桂林市中心的叠彩山下)广播喇叭里传来的《刘三姐》电影原声山歌对唱与对白;看着身披少数民族服饰在对歌台前拍照留影的美丽少女,能让人回味昔日电影中的美好,了却青少年时代的愿望,这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怀。当坐在竹筏上,撑一支长篙溯流清澈河水时;当凝视周围连绵不绝、俊秀的群峰时;当夕阳的金光穿过巷翠的竹林,落在微笑的少女的脸上时,这种感觉尤甚。撑一支长篙溯流,别有情调竹筏上留影少女就像现代版的“刘三姐”作者:海军山文/图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6748.html
------分隔线----------------------------